English

巴尔干“欧洲化”的艰难道路

1999-08-02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驻布鲁塞尔记者 杨志清 我有话说

7月30日,50多个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以及国际机构的代表在萨拉热窝举行3个小时的会议后通过了《东南欧稳定公约》。这是西方国家“为结束巴尔干地区种族冲突在经济和民主化方面采取的第一个总体行动”。

巴尔干既是种族冲突的集中之地,更是大国地区性争夺的战场。美国前总统卡特的安全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一书中就坦率承认,“传统的巴尔干代表争夺欧洲主导权斗争中的一个潜在的地缘政治目标”。

《东南欧稳定公约》就是西方国家企图通过制订新的游戏规则,把整个巴尔干地区最终纳入西方体制的尝试。用西方舆论的话说就是“巴尔干地区的欧洲化”。

《东南欧稳定公约》可以用“许诺+承诺”来概括,即西方国家许诺以一个“小型马歇尔计划”帮助巴尔干各国振兴经济,“引导巴尔干人民走向和平与繁荣之路”,最终实现其加入欧盟和北约的“欧洲梦”;巴尔干国家则承诺相互承认边界、尊重主权;为难民返回家园提供方便;建立民主、法制国家;尊重人权和少数民族权利;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和发展地区合作。

巴尔干地区包括保加利亚、希腊、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土耳其(欧洲部分)和先后从南斯拉夫独立出来的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马其顿、波黑,以及只剩下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的南联盟。引人注目的是有1000多万人口的南联盟被拒之于萨拉热窝会议之外,而亲西方的南联盟黑山共和国领导人则以观察员身份出席了会议。除俄罗斯和希腊外,与会者表示,只要米洛舍维其执政,贝尔格莱德就不能享受稳定公约的好处。美国和欧盟一些领导人还号召南斯拉夫人民推翻米洛舍维其政权。为此,克林顿表示将向南联盟反对派、独立工会和媒体提供1000万美元资助;英国紧随其后也表示出资300万英镑。

很明显,西方的意图就是通过在南斯拉夫内部制造混乱,逼迫米洛舍维其下台。但是,没有南斯拉夫的稳定,就不可能有巴尔干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其实,萨拉热窝会议的发起人、德国总理施罗德已经承认,“从长远看,稳定公约只有当南斯拉夫成为一个伙伴时才能成功”。

在南斯拉夫问题上,除如何对待米洛舍维其外,西方还必须明确对科索沃和黑山的立场。科索沃战争虽然已经结束,两个民族之间的冲突依然存在,流血事件还在不断发生。特别是科索沃的地位至今还模糊不清。联合国决议明确表示科索沃属于南联盟主权,但得到西方支持的“科索沃解放军”领导人一直不隐瞒其独立的愿望。西方的态度至少是模棱两可的。黑山领导人多次发出威胁,如果贝尔格莱德阻止其民主化和自由化进程,就要组织决定是否独立的全民公决。科索沃和黑山的独立一旦成为现实,贝尔格莱德大概不会无动于衷。所以,科索沃和黑山仍然是巴尔干地区两个具有爆炸性的难题。

影响巴尔干地区稳定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巩固各国的边界和相互尊重主权。在波黑,国家仍然分成塞族和克罗地亚-穆斯林两个实体,区一级行政机构几乎不存在。克罗地亚没有明确放弃建立“大克罗地亚”的理想,“大塞尔维亚”、“大阿尔巴尼亚”的思想都还大有市场。马其顿局势非常不稳,占人口1/4的阿族要求得到如同其科索沃同胞那样的实质性自治。科索沃战争如果说打击了“大塞尔维亚”,那么对同塞尔维亚有矛盾的民族无疑是一种鼓励。

加入欧盟和北约对巴尔干各国当然是很有诱惑力的。但加入北约的前提是解决边界和少数民族问题,这正是巴尔干国家多少世纪以来没有解决的问题。作为欧洲最穷的地区,巴尔干国家加入欧盟在可见的将来更是望梅止渴。欧盟对地理和经济上更为接近的中欧国家已经许诺了10年,目前同部分中欧国家的入盟谈判才刚刚开始。而巴尔干国家不要说接近欧盟的经济水平,就是恢复到战前水平还需假以时日。欧洲投资银行估计今后5年为此需要1500亿法郎,还有人认为今后15年总共需要1000亿美元。更重要的是,巴尔干各国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行政和金融机制,大量资金注入难以达到效果。1996年以来,西方在波黑投资50亿美元之巨而效果甚微即是教训。此外,现在联合国、世界银行、7国集团、欧盟和欧安组织都纷纷介入,这些机构之间如何协调也将是一个难题。

所有这一切说明巴尔干地区走向持久和平的道路还是曲折和漫长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